2019/11/16 | 來源:互聯(lián)網
[摘要]中國的家具藝術有著悠久的發(fā)展歷史,在其漫長的演進歷程中,檀香紫檀形成了“材美工巧”的獨有神韻。
中國的家具藝術有著悠久的發(fā)展歷史,在其漫長的演進歷程中,形成了“材美工巧”的獨有神韻。
而“檀”這種良材也很早就為人們所認識,《詩經·伐檀》中寫道: “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”這是我國關于“檀”最早的記載。
但紫檀并不是生長在我國的本土木材,它多產于熱帶亞熱帶的原始森林,主要是印度。
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后,“檀”本身的神秘色彩,與中國佛教文化一拍即合,明末清初時期,一躍成為皇家御用之木,謂之“紫檀”。
據(jù)史料可查,唐代開始,宮廷中才使用紫檀,但大件家具較少,多見于棋盤、香爐等;明代開始紫檀為皇家所重視;至清初,戶部專門在南亞、東南亞設立采購點為宮廷采購紫檀。
甚至清代的帝王們不惜花費重金,用了近百年的時間,把宮廷里的家具幾乎都換成了紫檀。
但由于紫檀生長緩慢,800年以上才能成材,因而清代所用紫檀大多粗不盈握,曲節(jié)不直,因此多是被制作成座椅和家具使用。
一件物品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品,不僅取決于本身的物質屬性,更取決于人類賦予它的情感價值。
中國的帝王、貴族和文人酷愛紫檀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,紫檀天生就是大雅之物,它神秘、沉穩(wěn)、端莊、典雅、含蓄,代表了中國人最深層的文化底蘊,體現(xiàn)了中國人最高的審美取向,承載著中國人做人中之龍的情結,見證著中國人最深層的精神歷史。
人們把紫檀當做標桿,親近紫檀,成為紫檀,是相當高級的人格修養(yǎng)。經過修煉,從而具有紫檀的精神氣質,其性質如同成佛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