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12/02 | 來源:品牌紅木網(wǎng)
[摘要]樸素之物,最適君子之情,以茶會友,尋一刻清凈。
人到了一定境界,往往會變得“性好樸素,不尚虛飾”。
白居易的廬山草堂,樸素稱心:“木斫而已,不加丹;墻圬而已,不加白。砌階用石,冪窗用紙,竹簾纻幃,率稱是焉?!彼运匮胖|(zhì),創(chuàng)造出了一片空境,足以容納萬物。
《莊子·天道》有言:“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?!钡拇_,沁人心脾的美往往是樸素的。懷有淳厚素樸的赤子之心,方能體悟樸素的可愛、恒久、有力。
樸素是最恒久,最不易凋零的美?;蛟S它并不是吸引人眼球的亮點,但如清茶老酒般醉人。世界上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眼睛。
樸素中蘊含平凡的美麗,如深谷幽蘭,深山百合,寧靜,淡泊。淡淡的開,淡淡的謝,一切自然而然。
老子說:“出其致遠,其知彌少。”離塵世越近,離天然越遠。離物質(zhì)越近,離本真越遠。最具樸素美的,是那些真正懂得美、追求美的人們。人生的生存樂趣,不過是心無塵埃,活得自然,簡單而快樂。
中國古賢講究“乘物游心”,又崇尚“格物致知”之理,人們在對“物”的觀照中明心見性,求索問道。
而樸素之物,是最適君子之情的。樸素到極致,竟只與蒼松修竹為鄰,以清風明月為友了。于是,秉持素懷者,其吐露之思想、施展之藝事,皆自成一格。
如今人在繁華之世,若要尋一刻清靜,自當以素物為伴。一把渾樸的陶壺,裝滿遼遠的山野之心;一尊簡淡的泥爐,燃起幽幽的煮泉之趣;一件素凈的茶杯,邀來久違的會心之友……